岩沥青改性沥青施工工艺
岩沥青改性沥青施工工艺:岩沥青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必须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岩沥青改性沥青路面不得在雨、雪天气及环境温度低于10℃时施工。岩沥青改性沥青生产及混合料拌合厂设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环境、消防、安全等规定。 岩沥青改性沥青路面工程正式开工前,应铺筑200~300m的试验路段,进行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试拌与试铺试验,确定施工参数,制定正确的施工程序。
沥青改性沥青生产工艺:
将基质沥青通过流量计计量后输至带有搅拌装置的沥青罐中并加热至155~165℃,开启搅拌装置;加入预定量1/2或1/3的天然岩沥青,加入过程不能过快,要边加入、边搅拌、边升温,将温度升到170~180℃,然后加入剩余的岩沥青,继续搅拌混合1~1.5h。将沥青颗粒彻底融解,制备好的岩沥青改性沥青通常有鲜亮的色泽。将制备好的改性沥青移入成品储存罐,在储存过程可进行适当的搅拌,以增强后期发育的效果。复合改性沥青生产工艺可参考SBS改性沥青生产工艺,可适当增加过磨遍数和搅拌时间。为保证工程质量,岩沥青宜采用“湿法”工艺加工,需配备具有较高加热效率、实时测量温度的搅拌沥青罐,该设备配备有搅拌叶片,用于岩沥青与基质沥青混合;也可使用加工SBS改性沥青的高速剪切设备,即高速剪切机或胶体磨。生产过程中应对岩沥青掺量、加工温度、搅拌时间进行严格控制。每生产100吨岩沥青改性沥青至少检测1次三大指标;每批次至少进行1次全部技术指标的检测。为保证岩沥青改性沥青性能,大规模施工时应采用工厂化生产的成品岩沥青改性沥青,但施工时宜配备带有搅拌装置的沥青罐。
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由于天然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要求较高,为保证拌和后的混合料均匀一致,无粗、细料离析及花白、结团现象,岩沥青改性沥青加热温度应控制在170~180℃,矿料加热温度应控制在180~190℃,出料温度在165-175℃,其余要求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5.4节的技术要求。复合改性沥青各项温度可适当增加5~10℃。混合料出料温度不宜超过195℃。沥青混合料出厂前,须经目测并逐车检测温度,合格后填写发料单才能出厂,发现花白料或温度质量不合要求者,按废料处理。应经常观测混合料放料过程中的冒烟情况,如冒白烟属正常情况,如冒浓浓的青烟,就需注意检查是否超过规定温度。采用干法工艺时,可根据每盘料质量计算所需岩沥青质量,并预先称重后装入塑料袋中。可采用人工方式投放。干拌时间适当增加5~10s。 在整个混合料拌和生产期间,都应对混合料进行抽样检验,以验证集料级配、填料与沥青含量是否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