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沥青改性沥青:材料组成设计
岩沥青改性沥青路面材料组成设计应包括原材料选择、矿料级配与最佳岩沥青改性沥青用量确定,以及相关性能的检验。本规范提出的岩沥青改性沥青技术指标为针对70号A级基质沥青的改性标准。沥青路面使用的岩沥青或岩沥青改性沥青运至现场后必须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代替现场检测。
原材料
用作改性剂的天然岩沥青质量要求应符合表4.2.1的技术要求。制作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质量要求应符合表4.2.2 中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
注:1试验方法按照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规定的方法执行。用于仲裁试验求取PI时的5个温度的针入度关系的相关系数不得少于0.997。
2 经建设单位同意,表中PI值、60℃动力粘度、10℃延度可作为选择性指标,也可不作为施工质量检验指标。
3 老化试验以TFOT为准,也可以RTFOT代替。
4.2.3岩沥青改性沥青的质量应符合表4.2.3的针入度分级和性能分级(PG)的技术要求。
注:1表中135℃运动粘度可采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中的“沥青布氏旋转黏度试验方法(布洛克菲尔德黏度计算)”进行测定。若在不改动改性沥青物理力学性质并符合安全条件的温度下易于泵送和拌和,或经试验证明适当提高泵送和温度时拿保证改性沥青的质量,容易施工,可不要求测定。
2贮存稳定性指标适用于工厂生产的成品岩沥青改性沥青。现场制作的改性沥青对贮存稳定性指标可不作要求,但必须在制作后,保持不间断的搅拌或泵送循环,保证使用前没有明显的离析。
3老化试验以采用薄膜加热试验(TFOT)方法为准确,允许采用旋转薄膜烘箱试验(RTFOT)代替,但必须在报告中说明,且不得作为仲裁结果。
4.2.4复合岩沥青改性沥青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2.5要求。一般岩沥青掺量宜为6%左右,SBS掺量宜为3.5~5%左右。有条件时,可进行试验优化岩沥青和SBS的掺量。
4.2.5 岩沥青改性沥青路面用粗集料必须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应为清洁、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的2级以上碎石。其质量应符合表4.2.5的规定。
注:(1)对SMA混合料需进行坚固性试验,其他可根据需要进行;
(2)多孔玄武岩的表观相对密度可放宽至2.45,吸水率可放宽至3%,并应得到主管部门的批准;
(3)石料磨光值是为表层抗滑需要而试验的指标。
4.2.6 岩沥青改性沥青路面用细集料应为清洁、坚硬、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的颗粒,并应采用石灰岩材料经专用制砂机轧制而成的细集料。细集料的质量应符合表4.2.6-1、4.2.6-2的规定。
注:1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2细集料0~4.75mm以砂当量或0~2.36mm以亚甲蓝值表示。
4.2.7岩沥青改性沥青用填料应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等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不得使用回收粉尘。
1 矿粉应干燥、洁净,能从矿粉仓中自由流出。其质量应符合表4.2.7的要求。
2 可采用水泥或消石灰粉替代矿粉,消石灰掺量宜为矿料总质量的1~3%,水泥可部分或全部替代矿粉。